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嘉年华2019,两岸残疾人交流6月16日,举行了有关在两岸建设无障碍环境的讨论和交流。
这是连续五次举办海峡两岸残疾人交流狂欢节。
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鲁辛明和福建台湾海峡两岸及有关组织的一百多人参加了论坛。台湾海峡两岸的代表都有相同的“爱”壁垒。
他是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教育和就业部长,交通便利性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文明程度和城市“温度”的重要指标。我说。
他以深圳的无障碍建筑实践为例,从公共政策角度谈到了没有城市障碍的建筑。
他认为,构建无障碍环境需要使用通用设计的概念进行新的解释。
他引用了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在2011年发布的《世界残疾报告》中的数据。这表明平均约有11%的人处于“残疾”状态。
除残疾人外,老年人,儿童,孕妇,行李箱和短命人也需要无障碍设施。
因此,无障碍获取是整个社会的共同福利,每个人都有责任促进无障碍建设。
同时,无障碍建筑需要系统解决方案。需要在所有方面促进这一点,包括政策体系,标准,环境变化,文化培育,监督和检查。放弃“高成本概念”,认识到普遍的无障碍设计带来了城市和个人产生的这种不可替代的无形收益(社会收益)。社会力量参与的创新机制。
台湾声学学会理事长兼性别研究老师姜义文宣布台湾建立无障碍环境的现状,题为“克服障碍的差距”。
她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立无障碍环境已经发生了三大变化。从残疾人的一般用途到提供日常需求到更高满意度的观光,从可访问性到行动和信息交换
蒋以文说,要实现完美的“过渡”以建立无障碍环境,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硬件+软件;标准+友好+实施。
其中,爱和意图是关键。
河南,山东和中国标准建筑学会的代表分别进行了无障碍村庄示范村和国家培训培训中心的无障碍设计,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
残疾人权利保护部副主任周建说,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公平参与社会发展,交流发展成果的基础和前提。社会。
我们将举办论坛,创造无障碍环境,共同搭建两岸无障碍合作交流平台。这不仅显示了交流的结果和经验,而且还凝聚了人们的智慧,并使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残疾”变成了极大的爱,从而使残疾人能够得到充分的融合和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